JosePhilo


【杂谈】漫谈主体性的局限与真理的相对性

Category: 杂项
Tag: none
Written by Joseph with ♥ on August 25, 2020

最近读到安东尼奥·马查多的诗集(中文翻译得很差还不如拿着字典看西班牙语原文,原文很有感觉),在他的《谚语和歌谣》(Proverbios y cantares LXXXV,大陆译本【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版 P185)中写道:

你的真理?不,真理; (¿Tu verdad? No. La Verdad,)
与我一起寻求它吧。 (y ven conmigo a buscarla.)
至于你的真理,你可以保持它。(La tuya, guárdatela.)

(这中文翻译的有够差劲吧?)

在马查多看来,真理是一种长期以来被人们所追寻的理想,而衡量真理的标准则由每个人自己把握。

诚哉斯言。在充斥着谣言与欺骗的数字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人们都更清楚:这种情况下,人类是不可能达到任何绝对的真理的。但是这不妨碍我们达成相对真理的共识。我们要说服他人,必须先要澄清我们的理念,拿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进行对比,这样才更加尊重事实。

下面讲讲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

我们要坚决反对的,是那些自认为掌握真理并想把真理强加给别人的人,和他们所秉持的客观主义、教条主义。就像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有这样一种说法:

“绝对真理只能称得上是一种信仰,这与理性相去甚远……它只是用来安慰那些想要获得自我认同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如果没有绝对真理作为指导,就无法做出正确的事。他们是缺乏生活勇气的人,没有安全感,没有真实感,没有话语权,没有心灵的指引的人”。

西班牙女哲学家维多利亚·坎普斯在《赞美怀疑》(Elogio de la duda, 2018)说的好,一定的怀疑是至关重要的,欣然接受对事实的怀疑更是必不可少的:

怀疑应该像膝跳反射一样,这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直对事物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是权衡行动的托词,而是作为一种名为反思的思维训练。

同样,对于那些长期选择躲藏在极端主观主义所引发的相对主义论调("什么都可以"、"见仁见智"、"你有你的真理,我有我的真理")背后,擅长和稀泥的人来说,必须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解释都同样很好地尊重事实,解释这件事本身也是有他的限度的。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严格区分主观性与主观主义、相对性与相对主义。

这也是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在《诠释的界限》中提到的两个方向。我们每个人都在对外进行一系列的解释,因为这种解释学上的维度,同时也是存在论的维度,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XX是一种生活方式”。解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解释都能和谐地统一。有的解释能够尊重事实,有的则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在胡扯,这些都叫解释,尽管提出来的人都觉得自己很有道理。

我们要完善的是那些有关不可避免的偏见、有意歪曲事实的解释,这些解释的真理性关乎社会和谐。一些不正确的论调,有时与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本身,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杠精见过吧),那是因为存在下面两种极端情况:

  1. 只关注我们要解释的事实(证实原则 principal of verification);
  2. 了解各种不同的解释(视角主义 perspectivism)并通过言语、活生生的、动态的、与他人公开对话的方式,在主体内、对话中解决。

介于两个极端之间则考虑于区位论(location theory),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反对教条主义与强加于人的激进客观主义,也要反对同样强加于人的主观主义及其引发的相对主义。我们只能捍卫主体之中存在的的相对性,尊重那些能够被加以解释的事实,并始终保持积极与人交流的可能。即使我们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得到完全的真理,但我们仍会不断迈进,并站出来主动捍卫那些相对的真理。

  • 【思考】南海泡沫爆发300周年:所谓「经济危机」背后的真相又如何,那么疫情呢?
  • 【时尚】口罩与面罩简史:从防护用具到潮流饰品

已有 6 条评论
  1. Joseph

    我发现了,这种文章一发,公众号就风控掉粉...啊这...

    Joseph August 25th, 2020 at 10:31 pm回复
  2. momo

    笛卡尔说:“好吧,当我没说。”

    momo August 25th, 2020 at 11:30 pm回复
    1. Joseph

      啥?笛卡尔?我不知道你对哲学史有多少了解...简单科普一下:
      笛卡尔他的立场是逻辑实证主义...怎么说呢,这就是我文中提到1那种极端情况,他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是不够准确的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只去关注自己要解释的事实是不足以构成证明的,而且要知道作为真理的解释也是有其限度的,甚至包括你读他的《一沉》里面讲到 Causal Adequacy Principle 也是这样的情况,很多地方根本就是不自洽的。
      怎么说呢,他也算是先驱了,还是要尊敬。但说实话看这些古代人的书,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实在学不到什么东西。

      Joseph August 26th, 2020 at 03:11 am回复
  3. momo

    啥?我不知道阁下对笛卡尔有多少了解...简单科普一下:笛卡尔的理性是相对于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所强调的感觉而言的。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在对人的感官对真理进行实际感知的能力提出质疑。笛卡尔并不是只去关注自己要解释的事实。他只是想找到一个可以排除感官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尽可能地获取真理。事实上笛卡尔最大的问题是他对上帝模棱两可的态度。他一方面崇尚理性主义,一方面他的理性如果没有了上帝就不堪一击,这是他最大的困境。我所惊讶的是阁下一番旁征博引仅仅是为了提出笛卡尔早已意识到的问题。这就好像阁下以超凡的智慧造出了精巧程度足以媲美人的双手的机械臂,却只用它钻木取火。

    momo August 26th, 2020 at 03:13 pm回复
    1. Joseph

      他关于上帝的认识论,我不想去过多评判,就像《一沉》前言里说的,不要抱有成见,他作为先驱,难免受时代所限,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他的方法论,可能有关的讨论会更有价值一些,当然这可能是我的偏见。
      关于你说的“笛卡尔早已意识到的问题”,我有点不是很明白,需要再重新考虑一下,想明白了再交流。
      旁征博引实在是说笑了,这一篇是读诗随笔,写的时候也没想太多哈哈。

      Joseph August 26th, 2020 at 04:57 pm回复
    2. Joseph

      我认为应该出现在《三沉》里面,但还是没能找到他意识到了什么问题。还望明示,请君赐教。

      我最近看到研究神经心理学的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有一个观点,比我文章中说的解释的限度,更加准确和便于理解,“这就是笛卡尔的错误:在躯体和心灵之间划分了一道鸿沟,即在有形有象、机械动作且无限可分的躯体,以及无形无象、无法触及且不可分割的心智间,划分了一道鸿沟;他认为,推理、道德判断以及肉体疼痛或情绪动荡所带来的痛苦存在于躯体之外。具体来说:他将最精巧的心智过程,与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运作分开了。”

      以及之后的这个补充说明,为什么不去抓住柏拉图,而说笛卡尔:“但是考虑到心智、大脑和躯体的问题时,情况就并非如此了,笛卡尔的错误还是极具影响力。对许多人来说,笛卡尔的观点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不需要重新审视。”

      以及他给出的指导“我们可以做的最不可或缺的事情,就是每一天提醒我们自己和其他人,人类具有复杂性、脆弱性、有限性和独特性。”

      我认为就笛卡尔的方法论而言,他这些解释很充分。我仔细想了想,文中(1.)换种表述方式可能更好理解:忽视归纳法的局限和不足。但这样说也是不足够的,问题不只是归纳法,但是我们只看方法论这样大概也足够,当然我也说不准。

      最后,上面的引文出自《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大脑》(DESCARTES’ ERROR, 1994)但是,不推荐阅读这本书,因为它的主题还是认识论上的,不免要大篇幅地讲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不提前做好准备很难进行有效的主题阅读,可能至少要先看过我几乎没能读懂的 "Two Dogmas of Empiricism",也未可知。

      Joseph August 28th, 2020 at 08:30 pm回复
取消回复

说点什么?

                                      ©JosePhilo | 鲁ICP备202003387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