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口罩与面罩简史:从防护用具到潮流饰品
今天这篇讲点通俗有趣的,讲一下口罩/面罩的历史。
尽管现在已经有所缓解,新冠肺炎疫情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很多场合人们还是不免要佩戴口罩,初衷是卫生防护减少感染的可能,一些时尚品牌也借机推出一些了潮流口罩单品,不单是好看,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人们对外科手术口罩引发一系列不好的联想带来的无端恐惧。当然也有采用高级面料增加透气性和佩戴体验的产品,或者是电动送气口罩这些科技产品的推出。甚至有一家以色列珠宝商为客户打造了一副白金镶钻的,更像是舞会面罩的口罩,叫价150万美金。
千百年来,口罩或是面罩的形式发生过很大变化,但说到底无论口罩还是面罩,都是通过遮蔽包括口鼻在内的五官,来起到保护或是掩盖面部特征的作用,随着时代变迁、文化差异,在样式上不断发生改变,逐渐变为时尚潮流的一部分。
莎士比亚《麦克白》第三幕第二场一句台词是“And make our faces vizards to our hearts”,其中vizards一词,说的就是16世纪流行的一种面罩,朱生豪先生翻译的是“要保持我们的威严,用我们的外貌遮掩着我们的内心”,这个词被意译为“威严”其实也能够看出,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整个面罩只有两只眼睛、鼻子吸气的位置开孔,佩戴者往往还在口中含住宝珠或者纽扣加以固定,同时也意味着佩戴时不能够讲话。
时间过了大概一个世纪左右,出现了一种在当时比较时髦的叫多米诺面罩的新鲜玩意,只遮盖了眼睛到鼻尖。这种面罩流传甚广,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蝙蝠侠的面具,也可以说是一种多米诺面罩。这时候面罩原本保护皮肤的作用不再被人们所看重,取而代之的则是传达出一种神秘感。这种面罩后来就发展成为威尼斯面具,以及后来的舞会假面。王尔德在他唯一一部文论集《意图》(Intentions, 1891)中说了这样一句话,“A mask tells us more than a face”,戴上面罩比素面更能展现一个人的特质。到19世纪,面罩就完全作为一种饰品出现,只有化装舞会时才会用到。
14世纪40年代欧洲黑死病爆发,1619年,法国医学博士查尔斯·德洛姆(Charles de Lorme)认为疾病是通过难闻的气味传播,发明的银制长鸟嘴面具可以看作是现代外科口罩的前身,后来经过简化演变成经典的威尼斯狂欢节面具 Medico Della Peste 鸟人面具,以及现在一些蒸汽朋克风格的装扮。
19世纪末,随着外科手术的普及和细菌的发现,医护人员开始佩戴真正意义上的外科口罩,来防止空气传播的细菌进入开放性伤口。1910年,也就是清宣统二年,中国东北爆发了鼠疫,疫情从俄国贝加尔湖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伍连德博士发明棉纱口罩,成功控制住疫情;自此之后口罩不仅是一种防护用品,更是现代医学的象征,在控制疾病传播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科学思想的普及。
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当时的报刊杂志就有讨论,围绕口罩是否会流行、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不用佩戴口罩以及如何在家中自己制作口罩,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先见之明的。疫情后期也出现了一些更加个性化的口罩,就像我们今天一些时尚公司也在口罩上大做文章一样,许多创造性的款式更是和我们今天的所谓新设计更是惊人的相似。
随着面部特征的遮盖、面部表情的弱化,人们选择把更多个性化的特质表现在口罩或者面罩上。最初作为一种防护用品出现,随着后来人们对于防护的需求不断减弱,最终作为一件饰品进入人们的社交圈,这似乎已经成为时尚潮流的必然趋势。
不能够讲话??? Scold's Bridle?
小朋友你咋懂得这么多啊...
原来蒸汽朋克的鸟人面具叫Medico Della Peste,一直觉得丑帅丑帅的,各种游戏里见过。
我个人以为,蒸汽朋克那种其实还结合了19世纪一次大战当时的防毒面具,结构上增加了呼吸管一类的部件,整体就更加“工业风”了。
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