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的崛起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二)
接上回,说到苏丹想要建一座堡垒,企图彻底掌控博斯普鲁斯以及通过那里的所有船只——这不是外交,这简直就是宣战。面对罗马人的威胁,穆罕默德给出的答卷是“如梅利堡垒计划”,或者我们直白点说叫“建在罗马领土上的堡垒”,被战略性地安置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位于欧洲的一侧,这座堡垒截断了黑海地区罗马盟军的所有补给和军事供给。这来者不善的堡垒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割喉者”。
钱达尔勒希望陛下三思,在罗马那边建一座堡垒会激怒他们。欧洲,教皇可能联合起来对抗。
君士坦丁堡高墙内的东西归罗马所有,而高墙之外的——都是属于我的。
陛下三思!为了拿下君士坦丁堡,我们可能会因此失去一切……
然后穆罕默德说:“滚开”。
这座惊人的“割喉者”在仅四个半月内建成了,也使奥斯曼和罗马离战争又近了一步。君士坦丁皇帝派遣使者们去穆罕默德宫里,对堡垒的建设提出抗议。
一些使者说:“这是罗马的领土。至少您父亲在做这等事之前,还会礼节性地请求许可。”
使者让他们离开这些聱牙的废话冗词,奥斯曼人连听都不想听。君士坦丁又派遣了更多信使,这次满载着礼物,说:“至少我们需要确信这不意味着要攻击君士坦丁堡”。
穆罕默德给出的回应的是:他斩首了这些使臣。他选择让君士坦丁自己去琢磨。
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必须反击
让他尝尝罗马的厉害。
皇帝问:那么谁去教训他,告诉我?
你吗?
君士坦丁知道穆罕默德非常难缠,但武力并不总是解决问题。直到欧洲的天主教徒支援到来前,他们必须避免一切形式的正面冲突。君士坦丁清楚教廷的秉性,知道如果他们的希望只剩下那些天主教徒,那他们就真的完蛋了。
君士坦丁的亲信卢卡斯诺塔拉斯担任大公的职位,也就是相当于奥斯曼的大维齐尔,或者用时髦的话说:首相。他说:城墙内,我宁愿看到苏丹的包头巾,也不愿见到主教的红帽子。因为君士坦丁堡是正教的中心,就像大多数城邦国和封建政权统治一样,诺塔拉斯信奉希腊正教,对欧洲天主教会持怀疑态度。
这是在四个世纪前就已经分裂成的两派。面对奥斯曼的威胁,城里迫切需要教皇提供战士和船只:“在上帝眼里我们都是兄弟!”他们指派使者去梵蒂冈,还有欧洲各个朝廷去拉拢援军。
“热尼亚的军队已经朝这里进发了。”仗着上帝的恩典,教皇会在未来几周派军队来。
“吾皇万岁!”
诺塔拉斯是君士坦丁堡最富有的人,从安纳托利亚到意大利都有他的生意。在与奥斯曼人的战争中,没有人比他失去的更多。
他差人给土耳其的朋友送去消息,那个“狡猾的、操山羊的老混蛋”哈利勒帕夏。钱达尔勒哈利勒曾是大维齐尔,是经验丰富的元老,也被人们称为希腊的哈利勒。他并不太想让穆罕默德去征服君士坦丁堡,或者说他不觉得这样做有意义。又或许他就是处于收了希腊人的好处,想要去扭转穆罕默德的想法/
“战争对我们大家都不利…还有陛下在城里的既得利益,和平似乎更有利可图。”
可是穆罕默德年轻气盛,他坚信自己会征服西部,就像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东部一样,他不会妥协。
卢卡斯大概是巴尔干半岛最富有的人了,他试图让帕夏跟苏丹和稀泥:“外面传得挺广,说皇帝要释放奥汉王子,皇帝愿意武装他。”
“你是说会给他个红酒瓶吗?”
“和你们苏丹说,皇帝更想与奥斯曼保持和平。我会确保这一点,而且我们,可以制定免战条约。不过…如果苏丹…下定决心要拿下这座城…我简直不想去想象你死在他旁边的惨样。”
“明明是很容易就可以避免的一场战争…如果是另一种情况…那你被砍头那天,我一定要占第一排的座位…”
“我现在根本不在意什么商品货物,与穆罕默德亲近才是明智之举。想想信任对于一位不谙世事的新苏丹来说有多重要:一继位就开始炒大家鱿鱼,或者说一上来就把人赶走,这样只会四面树敌;所以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战术策略:只要他有利用价值,就继续用他。如果他确实有用,那非常好;如果不是,再摆脱掉他也不迟。说不定这样就可以利用他的疏忽大意…来为你效力。”
“你们主子呢?哈利勒帕夏!”卫兵半夜闯入他的府邸。
这是什么意思?
苏丹召你进宫。
现在?
即刻,哈利勒帕夏!
那么…给我点时间更衣……
_(:3 」∠)_